卯榫結構是中國木質古建筑常用的結構,這種結構也常用于家具的制作,如最簡單的木質小方凳,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,利用卯榫加固物件,體現出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。
現在的古典家具和新中式家具,那些卯榫結構的家具普遍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和認可。卯榫結構是我國匠人們智慧的結晶,用這種結構制作的家具在牢固性和可靠性上受到了消費者們的認可。
榫卯結構圖片
榫(sǔn):竹、木、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??蚣芙Y構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的接合處,剡(yan三聲)木入竅也。俗謂之“榫頭”。
卯( mǎo):木器上安榫頭的孔眼。“凡剡木相入,以盈入虛謂之筍,以虛受盈謂之卯。故俗有筍頭卯眼之語。”
榫卯(sǔn mǎo)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,這是古代中國建筑、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。
榫卯結構是古典家具的靈魂。一套家具,不使用一顆釘子,但可以使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。還記得以前學校上課使用的木質桌椅板凳,沒有使用一顆釘子釘在物體上,使用榫卯加固物體,足以見中國悠久的文化底蘊和勞動人民無窮盡的智慧。
卯榫結構的凳子
研究發(fā)明,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期間,我們的先人已使用榫卯,榫卯結構相比漢字發(fā)源更早。中國傳統(tǒng)家具(特別是明清家具)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,與對這種結構特征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系。
面與面的接合,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,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。如“槽口榫”、“企口榫”、“燕尾榫”、“穿帶榫”、“扎榫”等。
企口榫
燕尾榫
作為“點”的結構方法。
主要用于作橫豎材丁字結合,成角結合,交叉結合,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。如“格肩榫”、“雙榫”、“雙夾榫”、“勾掛榫”、“鍥釘榫”、“半榫”、“通榫”等等。
雙夾榫
鍥釘榫
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并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,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,都是一些更為復雜和特殊的做法。
如常見的有“托角榫”、“長短榫”、“抱肩榫”、“粽角榫”等。
托角榫
粽角榫
卯榫結構動圖
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,是木件之間多與少、高與低、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,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。而鐵釘連接就做不到。
比如,用鐵釘將兩根木棖(cheng二聲)做T字型組合,豎棖與橫棖很容易被扭曲而改變角度,而用榫卯結合,就不會被扭曲。
同時,金屬容易銹蝕或氧化,而真正的紅木家具,可以使用幾百年以上。如果用鐵釘組合,很可能木質完好,但由于連接的金屬銹蝕、疲勞、老化而使家具散架。
卯榫加工中心
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現代制作這種卯榫結構的家具早已不像以前那樣笨拙,數控木工機械的出現早已替代了老舊的生產工藝。無論你需要什么樣的卯榫結構,只需要在卯榫加工中心中選擇需要加工的卯榫樣式,然后填入相應的數值就可生產,實在是方便至極。
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
更多精彩等待你的發(fā)現